通过最近对Binder的源码阅读,以及拜读了各路大神的文章后,再次对自己的理解做一个小小的记录。

Binder 是什么

Binder 是 Android 系统中的一中进程间通信的机制,前身是 OpenBinder,Binder 是 Android 系统最重要的组件之一,也是整个系统的基石。
同时,Binder 也是一个系统设备 /dev/binder 对应的是 Binder 驱动,是 Binder 的核心。
从实现机制上来说,Binder是一个token,用来标识一个服务,这个token可以跨进程地传递,拿到binder对象,就可以发起远程访问。

Linux 常见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及特点

共享内存

无需拷贝
逻辑复杂,需要应用程序处理进程间数据同步

信号量

适合事件通知,不适合传递大量数据

Socket

速度慢,两次拷贝,适合低速通信,或跨设备通信

文件共享

速度慢,同步状态难以维护

为什么采用 Binder

  • 效率高,仅需一次拷贝
  • 封装完善,由系统统一管理进程间的数据同步、线程池管理等等,使用方便
  • 语法简洁,可以以同步的方式完成ipc通信,使程序逻辑更简单
  • 支持 Java 层,Native 层
  • 由系统统一处理uid,方便进行权限控制,安全性高
  • AIDL 工具支持直接生成Binder代码,方便使用

Binder 主要概念

IBinder

代表一个可以远程访问的对象,所谓远程访问,就是跨进程访问。
IBinder主要有几个方法:

  • getInterfaceDescriptor(): 获取这个对象的名称
  • pingBinder(): 检查这个对象是否还存在
  • isBinderAlive():检查提供这个Binder对象的进程是否还存活
  • queryLocalInterface(@NonNull String descriptor): 查询本地接口,对于同进程使用 Binder,这个方法会直接返回 Binder 的实现类,对于跨进程的场景,这个方法返回 null
  • transact(int code, @NonNull Parcel data, @Nullable Parcel reply, int flags): Binde r的核心方法,用来向远程服务发送数据
  • linkToDeath: 死亡监听

    IInterface

    Binder服务的基础接口,只有一个方法:asBinder,用来获取对应的Binder对象。IInterface 主要是用来作为服务端和客户端的一个协议规范,即服务端实现相应的方法,客户端来调用,这个规范就是一个IInterface。

    Parcel

    Parcel 是一个支持数据序列化的组件,我们知道,在进程间传递消息,由于进程间对象、类型都不共用,因此必须序列化成通用的数据,才能进行传递,Parcel就是用来做这个事情的,我们常用的Parcelable,就是基于Parcel实现的。在 binder transact 过程中使用。

    Binder

    这里我们说的是Java层的Binder类,这个类是IBinder的一个基本实现,实现了 Binder 的本地调用(同进程),即 transact 方法直接调用 onTransact 方法,也是在这里引入了 onTransact方法,我们在使用 AIDL 的时候,Stub 类就是 Binder 的子类。
    对于 Native 层的 Binder,作用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 Native 的实现,用来给 Native 代码使用。

    BinderInternal

    这里提供一些 Binder 的内部 API(不给app使用的),常见的比如:
    joinThreadPool: 将调用线程加入Binder线程池
    getContextObject: 获取系统的“全局上下文”(Global Context),其实就是 0 号 Binder,也就是 ServiceManager,这个方法在 ServiceManager 的 getIServiceManager 方法里面有使用到,就是用来获取 ServiceManager 的 Binder 对象,这个后续 ServiceManager 中会介绍。
    setMaxThreads:

    BinderProxy

    很重要的一个类,是 Java 层对 Native Binder 的一个代理,由于 Binder 的主要实现在 Native 层,如果 Java 层要使用,就要通过这个 BinderProxy,这个类的对象是由 Native 的 javaObjectforIBinder 方法创建的,在 Java 层,不会创建这个对象。
    BinderProxy 主要是定义了一堆的 native 方法,用来实现 Java 层和 Native 层的调用,其中最主要的是 transactNative 方法,这个方法就是 Java 层 transact 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走到了 Native 层的 transact 逻辑。
    对应的 Native 实现,在 android_util_Binder.cpp 这个文件中。

    BBinder

    BBinder 就是 Binder 的 Native 实现,也就是说,这个是在提供服务的地方创建的,用来处理 Binde r的逻辑,这个在上面 Binder 的地方有提到过了。

    BpBinder

    BpBinder 是 Native 层最重要的类之一,我们知道,Binder 是一中 C/S 架构,而 BpBinder 就是 Client 端真正做事的那个人,不管是 Java 的 BinderProxy,还是直接 Native 使用 Binder,最终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就是 BpBinder,transact 最终的实现就是在这里,BpBinder 调用 IPCThreadState,实现 IPC 请求,和结果的监听。可以看看 transact 方法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status_t BpBinder::transact(
    uint32_t code, const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uint32_t flags)
    {
    // Once a binder has died, it will never come back to life.
    if (mAlive) {
    status_t status = IPCThreadState::self()->transact(
    mHandle, code, data, reply, flags);
    if (status == DEAD_OBJECT) mAlive = 0;
    return status;
    }

    return DEAD_OBJECT;
    }

    ProcessState

    这个是 Binder 环境的初始化类,看名字是进程相关的,这个类是单例的,在创建的时候,会打开 Binder 驱动,并完成和 Binder 驱动的关系的建立,也就是通过 mmap 来做一个内存映射,这样 Binder 驱动就可以对这个进程发送 transact 数据。

    IPCThreadState

    这个是 Binder 线程相关的,最终和 Binder 驱动交换数据的工作是由它来完成的。

    Binder Driver

    Binder 驱动,Binder 通信机制的核心,主要的工作就是
  1. 维护进程间的 binder 对象,保存引用
  2. 在进程间传递消息

    ServiceManager

    ServiceManager 是一个管理器,可以理解为 binder 服务的一个管理处,主要是两个作用:
  3. 注册服务
  4. 获取服务

对于比如 ActivityManagerService、WindowManagerService 等系统服务,都是有在 ServiceManager 中注册过的,因此他们叫做“实名Binder”,而未注册的就叫“匿名Binder”
有一种说法很形象,Binder 作为一个 C/S 架构的通信机制,binder 就是 每个服务的 IP 和端口,而 ServiceManager 就是一个 DNS 服务器,将 名称 映射到对应的binder,方便客户端通过名称访问服务。

Binder 一次拷贝的原理

最根本的就是使用了mmap进行了内存的映射,上面有提到,在ProcessState初始化的时候,会进行一个mmap,这是服务端进程(用户空间)到binder驱动(内核空间)的一个映射,而在binder驱动内部,也采用mmap对不同进程的缓冲区做了mmap,于是就相当于从客户端的内核空间的一块内存,直接映射到了服务端的用户空间的一块内存,因此只需要从客户端拷贝一次数据到内核空间,数据就会自动到达服务端的用户空间,这就是只需要一次拷贝的原因。

具体可参考此文章:https://blog.csdn.net/AndroidStudyDay/article/details/93749470

Binder 调用过程

这个问题要区分客户端和服务端

客户端

对于客户端,调用过程如下: 业务方法 -> BinderProxy.transact -> BpBinder.transact -> IPCThreadState.transact -> talkWithDriver -> binder_ioctl (驱动部分省略)

服务端

对于服务端,主要是Binder线程不停地轮询,调用IPCThreadState.getAndExcuteCommand -> talkWithDriver -> binder_ioctl -> executeCommand -> BBinder.transact -> BBinder.onTransact
而 BBinder 是怎么调用到Java层的Binder对象的方法呢,秘密在android_util_Binder的JavaBBinder中:

1
2
3
4
5
6
7
8
9
const char* const kBinderPathName = "android/os/Binder";

static int int_register_android_os_Binder(JNIEnv* env)
{
jclass clazz = FindClassOrDie(env, kBinderPathName);
...
gBinderOffsets.mExecTransact = GetMethodIDOrDie(env, clazz, "execTransact", "(IJJI)Z");
...
}

也就是说是通过这边,实现Native到Java层的调用的。

所以服务端的完整流程是: IPCThreadState.getAndExcuteCommand -> talkWithDriver -> binder_ioctl -> executeCommand -> BBinder.transact -> BBinder.onTransact -> JavaBBinder.onTransact -> Binder.execTrasact -> Binder.onTransact

Java Binder 和 Native Binder 联系

Java Binder 是对 Native Binder的封装,方便Java 层使用,两者交互的逻辑主要在 android_util_Binder.cpp 中。

实名 Binder,匿名 Binder 区别与联系

上面有提到过,在ServiceManager中登记过的,就叫实名Binder,其他的叫匿名Binder,对于匿名Binder,需要有实名Binder作为媒介,才能建立通信,否则Binder无法在进程间传递。

参考

http://gityuan.com/2016/09/04/binder-start-service/
https://blog.csdn.net/universus/article/details/6211589
https://blog.csdn.net/AndroidStudyDay/article/details/93749470